相关文章
【藏品名称】2012年中国佛教圣地(五台山)金银套币
【藏品分类】文化古迹币
【藏品材质】纯金、纯银,成色99.9%
【发行年份】2012年5月24日
【发行单位】中国人民银行
【藏品价格】5000元
【发行概况】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2年5月24日发行中国佛教圣地(五台山)金银纪念币一套,该纪念币一套2枚,其中金币1枚,银币一枚,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。
【藏品描述】
正面图案: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、并刊国名、年号。
背面图案:2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为文殊菩萨造像,并刊“五台山·文殊菩萨”字样及面额。 1/4盎司圆形金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菩萨顶景观造型,并刊“五台山·菩萨顶”字样及面额。
【纪念币规格及发行量】
(一)2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为精制币,含纯银2盎司,直径40毫米,面额20元,成色99.9%,最大 发行量10万枚。
(二)1/4盎司圆形金质纪念币为精制币,含纯金1/4盎司,直径22毫米,面额100元,成色99.9%,最大发行量6万枚。
中国佛教圣地(五台山)金银套币套装由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、上海造币有限公司铸造,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销。
【2012年中国佛教圣地(五台山)金银套币题材背景】
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,与浙江普陀山、四川峨眉山、安徽九华山共称“中国佛教四大名山”。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、印度鹿野苑、菩提伽耶、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。自汉唐以来,五台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,历朝不衰,它生动翔实的记载了中国佛教的发展过程,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灿烂和进步,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的游人,日本、印度、尼泊尔等国的僧侣与五台山都有往来,体现了佛教的民族化与国际化。五台山的佛教建筑及独特的圣山文化景观,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艺术特点和筑造技术的精髓,体现了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,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,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较高的学术价值,在佛教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。
五台山是中国最早建造寺庙的地方之一。自东汉永平(58-75)年间起,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,佛塔摩天,殿宇巍峨,金碧辉煌,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。雕塑、石刻、壁画、书法遍及各寺,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唐代全盛时期,五台山共有寺庙300余座,经历几次变迁,寺庙建筑遭到破坏。目前台内外尚有寺庙不足百座。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。显通寺、塔院寺、菩萨顶、殊像寺、罗睺寺被列为“五台山五大禅处”。五台山是当今中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。台怀镇是寺庙较为集中的地方,是五台山佛事活动和经济生活的中心。历史上,印度、尼泊尔、朝鲜、日本、蒙古、斯里兰卡等国的佛教信徒,来此朝圣求法的甚多。每逢盛夏,海内外游人香客前来游览观光、烧香拜佛,络绎不绝。这里每年6月举行盛大的骡马交易大会,进行物资交流、文艺会演和消夏避暑。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,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讲经弘法的道场,而五台山又以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,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——故有金五台之称,在日本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缅甸、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。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时期,唐代因“文殊信仰”的繁盛。清代,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,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、黄二庙。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,称为台内,其外围则称台外。
南北朝时期,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。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,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、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。北齐时,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。到了隋朝,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。即东台望海寺、南台普济寺、西台法雷寺、北台灵应寺、中台演教寺。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,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,但五个文殊的法号不同: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、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、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、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、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。从此以后,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,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,叫做朝台。此时,五台山之名已在北齐史籍中大量出现。
盛唐时期,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。这个期间据《古清凉传》,全山寺院多达三百座,有僧侣三千余人。此时的五台山,不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,而且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了。有唐一代是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。李唐王朝起兵太原而有天下,所以视五台山为“祖宗植德之所”。李渊在起兵反隋时,就对佛教许下大愿,如果当上皇帝,一定大弘三宝。武德二年(619)李渊便在京师集聚高僧,立十大德,管理僧尼事务。唐太宗即位后,重兴译经事业,使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主持,又度僧三千人,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。贞观九年(635),太宗下诏曰:“五台山者,文殊必宅,万圣幽栖,境系太原,实我祖宗植德之所,切宜祗畏。”“是年,台山建十刹,度增数百。”武则天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,非常重视佛教的作用。长寿二年(693),名僧菩提流志等呈上新译《宝雨经》,称菩萨现女身,为武则天上台大造舆论。证圣元年(695),武后命菩提流志和实叉难陀重新翻译《华严经》。圣历二年(699)译毕。新译《华严经》说:“东北方有处,名清凉山。从昔以来,诸菩萨众于中止住。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,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,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。”长安二年(702),武则天自称“神游五顶(清凉五台山的五大高峰)”,敕命重建五台山的代表寺院清凉寺。竣工后,命大德感法师为清凉寺住持,并封其为“昌平县开国公,食邑一千户,主掌京国僧尼事。”这是五台山在全国佛教界取得统治地位的发端,也是五台山在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和主持下,发展成为名山圣地的开始。据记载,唐代自太宗至德宗,“凡九帝,莫不倾仰灵山,留神圣境,御札天衣,每光五顶,中使香药,不断岁时,至于百辟归崇,殊帮赍供,不可悉记矣。”显而易见,从唐太宗到唐德宗,都对五台山佛教给予极大的支持和扶助。从佛教经典来看,除新译《华严经》说文殊菩萨住处“名清凉山”外,《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》也云:“佛告金刚密迹王言:我灭度后,于此南赡部州东北方,有国名大震那,其中有山名五顶,文殊童子游行居住,为诸众生于中说法。”由于佛教经典中所说的文殊菩萨住处——“清凉山”、“五顶山”,同五台山的地形、气候、环境,极为相似,所以,中外佛教徒便把五台山这个“五峰耸出”、“曾无炎暑”的自然场所,当作是他们虚幻世界里的文殊菩萨住地了。五台山由此驰名中外,显赫于世,成为佛教徒竞相朝礼的圣地。不言而喻,五台山是借助于李唐王朝的强盛而成为圣地、名扬中外的。
给我推荐
-
¥13990.00元
-
¥10200.00元
-
¥1600.00元
-
¥2580.00元
-
¥5980.00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