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和同开珎铜钱

2019-06-05 03:13:20 /用户投稿

摘要:  上星期六,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——处暑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七月中,处,止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。”处暑,意味着暑热正式停止,大家行将迎来凉快的时节。  这样的好日子,前来鉴宝的藏友真不少呢!

   上星期六,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——处暑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七月中,处,止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。”处暑,意味着暑热正式停止,大家行将迎来凉快的时节。
  这样的好日子,前来鉴宝的藏友真不少呢!带来的宝物也不乏珍品:颇有意思的日本古钱、南北朝越窑四系青釉罐、明代双清纹石雕绣墩、清代田智枚的书法……快来赏识一下吧!
  日本和同开珎铜钱
  判定:大河鉴宝钱币与青铜器判定专家于倩
  点评:判定现场经常能见到日本、越南、朝鲜的古钱币,但大多都是些存世量较多的种类,上星期六鉴宝,藏友王先生持一枚钱币来鉴。这是一枚罕见的日本古钱币,面文“和同开珎”,素背无字。据说是在洛阳古玩城交流得来。直径2.46厘米,厚0.12厘米,重2.75克。
  “和同开珎”铜钱始铸于日本元明天皇和同元年(我国唐代景龙二年,公元708年)。为日本皇朝十二钱的第一种钱币,钱文隶书旋读。对于钱文读法,有日本专家以为,“同”系“铜”之省文,“珎”系“寳”之省文,故“和同开珎”应读为“和铜开寳”,归于年号钱一类,钱文的意思是:“和铜年间开端流转的宝货。”
  但也有日本专家以为“和同开珎”铜钱不是年号钱,“珎”应读为“珍”。这种说法,不敢苟同,日本“和同开珎”效法我国唐朝的“开元通宝”钱文是无可争辩的现实,但就此得出“珎”读“珍”,不该读“寳”则非常勉强,我国古代钱币有称“宝”、称“货”、称“泉”,而没有称“珍”者,日本元明天皇期间运用汉字,不该该称钱为“珍”。
  上世纪90年代,公民教育出版社编撰的九年义务教育《我国前史》教科书,就引用了日本“和同开珎”钱币的材料,其时给“珎”注音为“zhēn”,后来发现这个注音不当,所以在修订本和新编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都改注音为“bǎo”。这是我国前史学界、钱币学界大多数专家的意见。
  商场参阅:此枚日本钱币通体黑漆古,锻造精整,是研讨中日钱银史、钱币学的什物材料,存世量较少。当前商场价约4000元公民币。
  越窑四系青釉罐(南北朝)
  判定:大河鉴宝陶瓷判定专家李卫国
  点评:郑州藏友王先生拿来青釉四系罐求鉴,经专家细心辨认,定为越窑南北朝期间的珍品。器高26cm,口径13.5cm,胎色灰白,胎釉接合处有火石红,肩上有些刻有莲瓣纹,下部有太阳纹及斜方格纹,这和南北朝释教盛行有关,器口处有四系,器身纹路明晰,器形古拙大方,很有气势。
  最早提到越窑的是唐代陆羽的《茶经》“越州瓷,越州瓷皆有青则益茶……”陆龟蒙在《秘色越器》中说:“九秋风露越窑干,夺得千峰翠色来”。越窑的首要产地在上虞、余姚、绍兴等,周时为越国,唐为越州,因而而得名。越州自东汉创烧青瓷以来,经三国两晋、南北朝、隋唐直到宋,从未间断过,越窑发展迅速,窑口散布在福建、浙江、江西等地,是我国最早形成的窑口众多,散布较广,商品个性共同的越窑体系,现在说的“南青北白”,南青就指的是越窑。
  商场参阅:这件藏品保留非常完好,层次较高,评价6万元摆布。
  田智枚“以书法出名”(清代)
  判定:大河鉴宝书画判定专家于建华
  点评:本期鉴宝有藏友持着一轴山东籍的翰林书法求判定。翻开装池精美的字轴,山东潍县(今潍坊市)籍翰林田智枚行书映入眼帘。细细审视书法用笔和钤印,真品无疑。
  田智枚此幅书法,101cm×29cm的尺幅,行书录了一首“宋四家”之一蔡襄(另三家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)的《梦中》七言绝句,云:天边乌云含雨重,楼前红日照山明。嵩阳居士今何在,青睐看人万里情。落名“田智枚”穷款,钤印“介臣田智枚印”白文和“壬辰翰林”朱文,引首“闲云野隺”白文。“壬辰”是
  光绪十八年(1892年),田智枚中的二甲八名进士,享“赐进士身世”称谓。
  不拘书家录的蔡襄的诗作,书法的用笔和取势也多是蔡襄的相貌。整幅看上去整齐、秀美,一眼能够看出用笔结体是受“二王”的影响较大,笔笔中锋,字法谨严,处处精丽,力追平缓蕴藉的品格。书中偶或的几笔横画长笔,多少有些黄庭坚和文徵明影子,此则为书幅增添了少许放逸洒脱之气,这却是契合了书家引首钤印“闲云野隺”。
  田智枚生于同治元年(1862),卒于民国十年(1921)。字介臣,号简轩。中进士后选庶吉士,三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)出督贵州学政,曾任云南乡试主考官。历官至弼德院秘书长(院长奕劻)。入民国(1912),退隐乡里,曾兴办小学,并在济南、潍县两地开设德和堂中药店,对困苦病人布施成药,得善行之誉。颇工书法,得享盛名。民国七年(1918)10月,徐世昌就任北京政府大总统后,曾函请田智枚赴京襄政,伊婉拒之。此年徐大总统书赠大字“寿”以贺田智枚六十大寿。
  商场参阅:田智枚赐进士身世头衔,更重要的是伊“以书法出名”,现在南北拍卖商场皆有伊之书法投拍,一般情况下,行书著作能够拍至每平尺8000~1万元,此幅3平尺不到一点儿,商场应在2.8万~3万元之间。
  双清纹石雕绣墩(明代)
  判定:大河鉴宝玉器及杂项判定专家张保龙
  点评:绣墩,呈现于我国五代期间,是一种两头小、中心大、无足、无靠背的腰鼓形坐具。绣墩原名坐墩,因在墩面常常蒙有兼具防尘和装饰作用的绣套,故名绣墩。绣墩陈设于厅堂、书房当中,具有文雅而绚丽的古典美的艺术个性,因而,在宋代已得到遍及运用。进入明清期间,绣墩在宫殿以内及富有文士之家则尤为流行。绣墩除木质外,还有草编、竹编、藤编、彩漆、雕漆、陶瓷、搪瓷、石雕等多种质地。而其间明代绣墩和石雕绣墩存世尤为罕见。
  此石雕绣墩高45厘米,墩面直径50厘米,青石原料。归纳运用透雕、圆雕、掏膛、打磨等多种技法雕刻而成。墩体中空,面与底光素,通身满体透雕梅树、苍松、翠竹纹饰。虽为石雕,但雕刻之细腻,打磨之光润,形象之逼真,几乎能够与古代玉雕技术相媲美。
  此绣墩墩体具有低矮粗硕的突出特征,显着有别于清代绣墩外型细而高的特色,显属明代遗物,乃明代鼎盛期间江南“钟鸣鼎食之家,笔墨诗书之族”陈设于院子当中或凉亭以内用于夏日纳凉的坐具。梅、竹素以傲霜斗雪、迎严寒而不凋的可贵性格而得名“双清”,历代文人雅士多案置梅、竹盆景以明志。
  商场参阅:如此艺术水平高明、涵义典雅的明代石雕绣墩,实不多见。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,其商场参阅价10万元摆布。

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

本文来自广发藏品网,转载注明原文出处

上一篇: “国家名片”--连体钞      下一篇: 人民币未来演变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货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