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发藏品网 > 纸币 纪念钞 连体钞 > 人民币收藏 > 钞票是如何制作的 制作钞票的流程

钞票是如何制作的 制作钞票的流程

2019-10-08 09:02:50 /用户投稿

摘要:  但是,按样生产是印钞铁律。  不过,在北钞人的不懈努力下,不论在油墨的调制上,还是在工艺设计上,这张钞票完美达到了设计的要求,从而成为人民币中的一个经典之作。这张壹万圆面值的钞票如今已是价值万金。  究其原因,一是高面值。

  其实,钞票设计制作就像一篇“命题作文”。

  上级领导确定一个题,下面的专业人士来解答。当然,解题是开放式的。一大帮人,搞设计雕刻的各就各位,搞工艺流程的各司其责。最后层层报批,直至最高领导的一句“OK”。

  但是,六十多年前,生产钞票没有很多工艺细分,也没有如今这么多的讲究。由于条件的限制,当时,一张钞票的出炉,往往因人而异、因材而定……

  “要命”的青花蓝

  北钞生产的第一套人民币五万元券(新华门版),是第一套人民币中最漂亮的。

  就说主景图案的钞版雕刻吧,这个水准放在今天,恐怕也是没人能够超过的。但是,说其漂亮,最主要的还是这张钞票的视觉效果。

  这个蓝色,透着青,泛着亮,极其独特,真像景德镇的“明青花”,于是有人将其称之为“青花蓝”。

  搞油墨的都知道,越是独特的油墨越难调配。当时,搞油墨的拿到样稿就开始犯“嘀咕”:这个蓝,我们还没碰见过……

  这也难怪,解放之初,没有生产钞票油墨的专业企业,油墨的配料极其有限,即便是高手,往往也因无米之炊而望洋兴叹。

  但是,按样生产是印钞铁律。于是,一群调油墨的反复折腾,其结果不是“蓝”便是“青”,就是不见“青花蓝”。

  后来,油墨总算有点样子了,但在那些个“嘎吱作响”的老式平台凹印机上,色彩效果也不达标。

  于是有人说:“这个蓝,真是要了我们的命啊!”

  可以说,“青花蓝”变成了“要命蓝”,反映出解放初期,我国钞票生产物资匮乏与工艺技术的落后。

  不过,在北钞人的不懈努力下,不论在油墨的调制上,还是在工艺设计上,这张钞票完美达到了设计的要求,从而成为人民币中的一个经典之作。

  朝左?还是朝右?我不知道!

  如今,收获庄稼大多由机械完成。但在六十多年前,反映庄稼丰收,不是人弯着腰在收割,就是马拖着车在装卸。以大机械来反映农村生产,往往会让那些设计者们辗转反侧……

  第一套人民币中有一张五万元(收割机版)的设计制作就有这样的波折。

  根据上级领导“这张钞票要反映大农业,要像苏联一样有联合收割机”的指示,上钞这位设计师有些懵,他哪见过联合收割机,连图片也没有看到过。

  于是东打听西打听,最终画出了图稿,然后便开始钞版的雕刻。钞版雕刻可是个细致的活,一针一刀,精心制作了数个月。

  当样稿上交审批时,有人拿着一本苏联画报说,那个割庄稼的圆筒收割器画反了。这下设计者可傻了眼,这可如何是好,辛辛苦苦几个月这不是白搭了吗?最重要的是,发行时间可是不等人啊……

钞票是如何制作的   制作钞票的流程

  “朝左?还是朝右?我真是搞不清楚……”对此,设计者只能自嘲了。

  如今设计一张钞票,收集资料、实地采风,不搞个一年半载绝不会完。当时,设计资料非常缺乏,更不可能四处转悠。

  于是,第一套人民币中的不少设计,一凭经验二靠想象,由此,我们看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印迹!

  价值万金的“牧马图

  讲第一套人民币绕不开“牧马图”。这张壹万圆面值的钞票如今已是价值万金。

  究其原因,一是高面值。在当时,高面值的钞票生产量不算很高且发行时间较短,加之一般百姓在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基本兑换了,所以存世量很少。

  其二,这些所谓的“四大珍宝”,背面不是维文就是蒙文,这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发行的。由于流通区域、流通人口非常狭小,能够留存到今真是一个奇迹。

  今天,在钱币收藏领域,许多券种起起伏伏,但这些品种始终岿然不动。这也许是一个偶然,也许是一个必然!

  作为人民币的始祖,第一套人民币有着特殊的意义,它对稳定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,推进社会主义建设,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  透过历史的烟云,我们看到老一代印钞人付出的努力,我们也看到人民币阶段性的历程。


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

本文来自广发藏品网,转载注明原文出处

上一篇: 第四套人民币整版钞收藏价值怎么样 整版钞收藏价值分析      下一篇: 1980年50元为什么那么值得收藏 80版50元收藏投资建议